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发展改革委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MB05708556/202507-00018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16 发布日期: 2025-07-16
索引号: 11341600MB05708556/202507-00018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16
发布日期: 2025-07-16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16 15:34 信息来源: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赫晨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市银发经济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银发经济发展,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政策,建立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助老养老益老基础设施,落实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系列举措,培育银发经济增长点,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我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完善政策体系。2024年8月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亳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予以法治保障。制定《亳州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发放办法》《亳州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发放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出台《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细则》,落实小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出台《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学费补偿和岗位补贴政策》,对从事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资金奖励。出台《亳州市养老机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互助试点实施方案》,将“农村敬老院”变成“家庭”。健全工作推进保障机制。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社区介入、多元要素保障,促进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工作推进格局。制定《亳州市实施支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将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载体。成立大健康工作专班,发展养老产业,大力开展银发经济招商引资。发布市级养老服务清单,对分散在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发展银发经济政策项目进行整合,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老年人按图索骥,精准享有服务。

二是我市银发经济发展业态不断丰富。社区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扎实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7007户,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张。稳步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签约医生服务,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重点签约人群,提供健康体检和随访等健康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涌现“一站三牌三服务”联建模式,涡阳县天颐养老服务中心、利辛县向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老年医养产业不断壮大。“养办医”转型助推养老产业升级。鼓励养老机构申请医疗机构设置许可,提供医疗服务,29家养老机构成功设置医疗机构,实现养老医疗一体化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均设立了医务室或护理站。“医办养”模式深入推进。引导依托各级各类医院,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市人民医院建成老年医学院,建成3家老年护理院,1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医学科,58家医疗机构开设康复保健科,1439家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立足亳州中医药资源禀赋,全市所有公立中医院均建成医养结合中心。蒙城县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蒙城县中医院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全面实行乡镇敬老院、卫生院统一管理、功能融合、协同发展,为失能特困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目前,全市119家公办乡镇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完成融合,新增医疗床位1700张、医技人员356人。中医药产业助力银发经济不断壮大。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涵盖药膳、保健推拿等多元项目的“亳州养生”特色品牌,目前开发适合老年人中医药康养产品800余种。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满足老年群体中医药康养需求。全市已实现三级中医医院县级区域全覆盖,建成亳州市中医院示范康复中心、蒙城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等一批特色服务平台,中医馆遍布基层社区和乡镇,搭建华佗智慧中医药服务平台,成立“安徽华佗互联网中医院联盟”,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覆盖全市107家基层中医馆的智慧中医辅助系统。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便捷可及的中医诊疗、康复理疗服务,满足其慢性病管理、康复保健需求,“中医药+互联网”极大帮助老年群体远程问诊、便捷购药,提升健康管理效率,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银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亳州“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品牌效应,积极推进以中医药为主题的老年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亳州文旅推出老年精品旅游线路,为老年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文旅体验,推出“银发康养四天三晚游”精品老年旅游产品,游览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体验品尝药膳等亳州特色美食。聚焦老年游客群体,在尚汤温泉、华佗百草园、华祖庵等康养旅游景区,发展中药温泉、中医理疗等康养项目,温泉浴场融入中药材特色,景区提供针灸、推拿、艾灸等专业中医理疗服务,力推老年群体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同时,带动全市花茶、养生产品加工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谋划推进建设老年及康养产业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洪河谷国际康养文旅度假区、华佗中医药博物馆等重点旅游项目,洪河谷国际康养度假区以中医药康养休闲度假为主题,充分发挥亳州中医药文化和产业优势,建设包括健康旅居、养老、亲子度假、文化演艺、会议会展,一街(医养文化大街)、一环(滨水活力环),打造康养、文旅、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三是我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加大银发经济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养老产业学科及专业培养教育。支持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医疗康复养老专业人才。引导安徽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等开设健康养老专业,增设智慧养老照护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等专业,支持安徽中药科技学校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联合办学设置高职分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培养“3+2”大专层次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该校师生代表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养老照护赛项荣获省级一等奖、《乐养无忧——智慧居家养老项目》荣获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目前,全市共有5所职业学校开设家政服务、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安徽中药科技学校现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学生86人,康复技术专业学生279人,护理专业学生2814人;蒙城建筑工业学校有康复技术专业学生96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学生55人,护理专业学生1273人;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学生9人。亳州市崛起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学生177人;涡阳县科技学校护理专业学生73人。2025年,全市护理专业毕业1395人,康复技术专业毕业147人,智慧养老服务专业毕业31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毕业50人。加大对银发经济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涉老产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每年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举办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对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就业的卫生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相同的职称评定、执业注册变更等相关政策,并按照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组建专业护工队伍。“十四五”以来,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5023人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38个,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工种)就业技能培训0.37万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备案安徽亳州技师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8个社会培训评价组织,2025年以来新增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技能人才1085人。

二、我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引领,研究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最新政策,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优惠,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投入,以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营造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健全工作推进保障机制,压实相关部门和载体发展银发经济、增加老年人福祉责任,发挥大健康工作专班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壮大银发经济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专门作用。

二是推动银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加快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产业。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载体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建设改造一批社区适合老年群体消费服务中心等设施。扎实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稳步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签约医生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立健全促进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业态发展支持推进举措。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拓展陪护场景。积极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丰富老年人文体服务,推动全市老年大学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艺影视等内容行业,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交流展示,加强老年活动场地建设。壮大医养结合产业。加快“养办医”、“医办养”转型升级。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资源共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之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实现养老医疗一体化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发挥公立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作用,大力开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农村养老机构与乡镇卫生院融合,增加医疗床位和相关医技人员。加强综合医院、中医院老年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优化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指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引导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亳州独有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优势,聚焦老年健康需求,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等中医药服务,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开发适合老年人中医药康养产品,推进“中医药+互联网”在老年群体普及率。加快银发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亳州“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品牌效应,打造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度假式康养旅游城市名片,推出老年中医理疗、定制化康养套餐、康养主题民宿等特色产品。发挥市文旅集团等龙头企业牵引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康养、文旅、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谋划推进建设老年及康养产业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洪河谷国际康养文旅度假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亳州中医药康养老年旅游产品宣传。加强与长三角文旅合作,积极谋划开通“上海—亳州”长三角银发旅游专列。

三是加强银发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确定老年学、药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加大对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中职学校相关银发经济学科和专业建设支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招聘高层次教师,加强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聘请养老机构管理者、康复师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培养更多高素质银发经济产业专业人才。加强银发经济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5555252

 

2025年6月30日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6019323号-3
主办单位: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方式:0558-5555258
  网站标识码:3416000039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