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发展改革委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MB05708556/202509-0002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61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03 发布日期: 2025-09-03
索引号: 11341600MB05708556/202509-0002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61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03
发布日期: 2025-09-03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6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03 11:18 信息来源: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刘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不折腾,立足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集中精力培育“4662”产业集群,力争实现更经济、更高效、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发展。“4”是中医药及大健康、白酒及保健酒、绿色食品、文化旅游4个主导产业,第一个“6”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6个新兴产业,第二个“6”是生命科学、通用智能、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空天信息、未来网络6个未来产业,“2”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6%。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聚焦“药、酒、农、旅”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2025年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业、白酒、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分别为226.72亿元、126.4亿元、798.71亿元;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4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12亿元。二是持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实现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工程,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3%、4.2%、0.92%、13.2%、18.1%、23%。三是着力推动制造业数智化改造。聚焦设备使用周期长、老旧设备相对较多的领域,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科技赋能,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2024年以来,全市共23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5亿元。

二、加快科研能力建设,培育产业创新力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4662”产业集群建设,加强政策协同,增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动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2024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14家,增速居全省第2位;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实现“两清零”。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2024年,全市新获批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个。助力协和成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重组,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安徽省高端色纺纱和智慧健康服饰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首批组建。三是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全市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财政支持1980万元。欣浩翔食品牵头获批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获批省级资金1000万元。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财政支持470万元;备案市重点研发(自筹经费)项目86项。

三、依托骨干企业,服务产业体系

一是以规划引领产业升级。《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亳州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方案》《亳州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亳州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12个规划方案相继印发,明确“4662”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农业转型等八大领域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全市共兑现奖补资金9170万元。及时兑现招才引智补贴,2024年以来,已向1516人次高层次人才发放引才补贴4160万元。三是以“五大行动”稳定工业经济。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式发展、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品质性提升,2024年以来,已获批制造强省资金9797万元,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035万元。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要素保障协同增效。广泛开展“1+N”银企对接活动,创新推出中药材冷链e贷,科技e贷、善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1.8%。常态化开展“六找一接”、政企面对面等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36场次,办结企业诉求1768个,推动解决企业融资贷款3亿元、用工2179人、用地839.3亩。二是消费能级加力提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市家电、数码及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参与商户1794家,累计交易32.3万笔,补贴金额2.2亿元,汽车以旧换新审核通过7543辆,兑现6787辆,补贴金额0.87亿元。三是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全市亿元以上在建沪苏浙投资纳统项目82个、增长10.8%,实际到位资金95.2亿元、下降7.9%。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上海顶淳食品有限公司调味品、食品生产线项目落地建设。

五、做优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完善5G、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设5G基站10455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和重点自然村5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设4G基站16965个,4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深度覆盖。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100%。二是积极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易天科技“抖集”接入DeepSeek、文心一言大模型,应用上线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为20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三是强化数字服务供给。亳州市软件(大数据)产业园企业加快集聚,累计入驻企业25家,年营收超过3亿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讯飞九智依托大模型技术研发星火生成式智慧驾驶舱,为企业提供智能化决策运营分析,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青囊科技利用大模型训练大幅提升中药药效药性分析效率,分析周期由15天缩短至3天。

同时,全市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化程度不足,2024年全市工业化率24.9%,低于全省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共存,传统产业集中于原材料初加工和交易,新兴产业呈现散、小、弱态势。三是投资空间有待拓展,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打造“4662”产业集群。一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二是推进产业链锻长补短,以产业链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深入研究产业图谱,找准断点、堵点,持续做好“拉长、拓宽、补短、赋能”文章。三是持续创优一流营商环境,用好“两重”“两新”等政策,用活“陪跑共创”“六找一接”“访企入村”等系列手法、打法、步法,切实营造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一流营商环境。

 

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0558-5555257

 

 

2025年8月28日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6019323号-3
主办单位: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方式:0558-5555258
  网站标识码:3416000039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08号